手部卫生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,因为手是接触细菌最多的身体部位。如果手部清洁不当,细菌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播,尤其在儿童用手直接拿食物时,不干净的手可能导致多种疾病,对健康构成威胁。虽然洗手看似简单,但正确的洗手方法却大有学问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正确洗手。
### 何时需要洗手?
1. **外出归来**:从户外回家、医院或超市购物后。
2. **进食前**:在饮食前、触摸口鼻和眼睛前。
3. **接触污染物后**:咳嗽、打喷嚏后、如厕后、接触钱币后、接触动物后、处理垃圾后。
4. **手部脏污时**:手部有明显污渍。
5. **传染病流行期间**:接触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后。
6. **社交接触后**:与人握手、拥抱后。
### 洗手的正确方法
1. **清洁细节**:特别注意清洁指甲下、指尖、指甲缝和指关节。
2. **饰品处理**:洗手前取下手链等饰品,并将衣袖拉至手腕上约10厘米处。
3. **适宜水温**:使用10至20摄氏度的水温。
4. **彻底干燥**:洗手后使用一次性纸巾、干净毛巾或手绢擦干双手,注意毛巾和手绢要勤洗勤换。
5. **洗手时间**:确保每次洗手至少20秒,充分湿润手腕、手掌和手指。
6. **使用肥皂**: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,均匀涂抹于整个手掌、手背、手指和指缝,然后反复揉搓双手及腕部至少15秒。
7. **延长洗手时间**:建议洗手时间超过30秒,以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,用肥皂洗手2至3次效果最佳。
8. **流动水洗手**:在流动水下洗手,水龙头在上方,手在下方,双手下垂,让水顺着手指流下,带走污垢。
9. **避免湿纸巾和免洗洗手液**:湿纸巾无法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,而免洗洗手液含有化学成分,最好使用肥皂和水进行洗手。
通过遵循这些步骤,家长和孩子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持手部卫生,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。正确的洗手习惯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一环,应该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编辑:苏婧烨
审核:管灿霞
发布:苏婧烨
来源: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