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诺如病毒
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,它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。诺如病毒变异速度快,环境抵抗力强,感染剂量低,能够在人与人之间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迅速传播。
二、传播途径
人传人:主要通过粪 - 口途径传播,即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表面,然后用手触摸口部;也可通过吸入患者呕吐产生的气溶胶而感染。例如在幼儿园里,小朋友们一起玩耍、共用玩具,如果其中一个孩子感染了诺如病毒,很容易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小伙伴。
食物传播: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,尤其是未彻底煮熟的贝类、沙拉、水果等。比如生蚝等贝类海鲜,如果生长的水域被诺如病毒污染,没有经过高温充分烹煮就食用,就可能感染病毒。
三、症状表现
呕吐:这是诺如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通常突然发生,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。幼儿可能会频繁呕吐,严重影响进食和身体状态。
腹泻:一般为黄色稀水样便,无黏液、脓血,每天腹泻次数可达数次至十几次。频繁腹泻容易导致幼儿脱水。
其他症状:还可能伴有恶心、腹痛、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肉酸痛等症状。幼儿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哭闹不安等。
四、预防措施
注意个人卫生
教育幼儿勤洗手,尤其是在饭前便后、触摸公共物品后。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(或洗手液)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,按照 “七步洗手法” 清洗,确保每个部位都能洗净。
不随地吐痰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,避免飞沫传播病毒。
饮食卫生
提供给幼儿的食物要新鲜、卫生,不吃生冷食物,特别是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等海产品。
确保饮用水安全,建议饮用烧开后的水。幼儿园的饮用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。
餐具要进行高温消毒,如煮沸 15 - 20 分钟,避免交叉污染。
环境卫生
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每天定时开窗通风,至少 2 - 3 次,每次 30 分钟左右。
定期对幼儿活动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,如教室、寝室、玩具、桌椅等。对于被诺如病毒污染的表面,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。
及时清理幼儿的呕吐物和排泄物,清理时要佩戴口罩和手套,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。清理后,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。
避免聚集:在诺如病毒高发季节,尽量减少幼儿去人员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,如商场、电影院等。如果幼儿园内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病例,应根据情况采取停课等措施,防止疫情扩散。
五、治疗措施
及时就医:如果幼儿出现疑似诺如病毒感染的症状,如呕吐、腹泻等,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。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补液治疗:由于呕吐和腹泻容易导致幼儿脱水,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非常重要。可以给孩子口服补液盐,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冲调后给孩子饮用。如果脱水严重,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
饮食调整:在患病期间,幼儿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,避免食用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米粥、面条、馒头等食物,少食多餐。待孩子症状缓解后,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。
隔离休息:让感染诺如病毒的幼儿在家中或医院进行隔离休息,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,防止病毒传播。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3 天。同时,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身体恢复。
编辑:苏婧烨
审核:管灿霞
发布:朱梦婷
来源:网络